現實中,很多企業通過各種方式花費人力、物力等建立了諸多的企業管理制度和流程,結果卻發現管理制度流程不是躺在柜子里面呼嚕大覺,就是成為墻壁上的裝飾品,對企業內部的管理沒有起到任何的正向作用,不僅讓企業的員工對制度流程嗤之以鼻,甚至還讓企業的客戶對企業的管理水平產生了嚴重的質疑,認為企業沒有管理概念、沒有正確的管理價值觀、沒有正確的管理思想認知等等。之所以在某些企業出現上述不正常的情況,是因為企業內部不具備管理制度流程落地生根的條件,要想企業建立的制度流程在企業內部落地產生效益、助力企業前行發展,就必須具備以下十大條件。任何企業的實際情況各不相同,尤其是人的因素,所以,企業建立管理制度和流程,必須要從企業的實際情況(包括團隊成員、設備設施、物料、所處的內部環境與外部環境)出發,方能確保制度流程的符合性與適宜性。比如說同樣的一份管理制度,在華為可能是比較牛逼的管理制度,對華為的發展能起到很大的積極作用,但這份管理制度到了另外一家企業,有可能就是一堆廢紙,為什么呢?因為老板的思想認知不同、做事風格不同決定了團隊的思想認知與做事風格的差異化。制度流程不是只約束員工,而是對企業內部的每個人都是一樣的,包括老板。老板的一言一行都對制度流程起著決定性的作用,所以說“有什么樣的領導就會有什么樣的團隊,有什么樣的領導就會有什么樣的企業文化”,簡單地說就是領導的一言一行其實就是企業的制度流程,由此可見,領導的言行對團隊的言行影響是多么的大,對制度流程的影響是多么的大。所以,要想制度流程在企業內部發揮作用,首先作為企業的領導就必須充分發揮遵守制度流程的表率作用。制度流程是死的,團隊成員是活的,所以在制度流程執行過程中,必然會出現有些人嚴格遵守制度流程的要求,有些人總是置身事外,享受特權。正是有這種特權的存在,導致制度流程的軟弱無力和流產,在電視連續劇《人民的名義》里面有一句話“不受監督的權力,最終必然是腐敗”,同樣,在企業里面,不受監督約束的特權,最終必然是導致破壞,不僅自己破壞,還會影響他人跟著一起破壞,甚至會把嚴格遵守制度流程的人也變成破壞制度流程的人。所以,要想制度流程在企業內部真正有效落地生效,助力企業穩健發展強大,就必須在企業內部建立有效的制度流程相互監督機制。之所以在某些企業內部制度流程得不到有效的貫徹,是因為沒有建立一套有效的獎勵機制,嚴格遵守制度流程的人不但得不到好處,反而還會受到來自不遵守制度流程的人冷嘲熱諷和告黑狀,這些嚴格遵守制度流程的人內心得不到平衡,就會萌生退步的想法,與不遵守制度流程的人同伍。作為企業管理,必須永遠記住一句話“下屬永遠不會做領導期望的事情,只會做領導關注或檢查的事情”。要想制度流程在企業內部落地生效,同樣需要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制度流程稽核機制(方案),定期核查各部門、各職能對制度流程的落實情況,并進行評比打分和給予獎勵表彰。意思就是一棟大樓剛開始有一扇窗戶的玻璃破了,沒有得到及時地修復,結果沒過多長時間,接二連三發生窗玻璃破的情況,甚至有人通過破爛的窗戶進去盜竊。同樣的道理,制度流程在實施過程中,若出現一次的破壞現象沒有得到及時的制止,隨之而來的就是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第五次……第N次,直至制度流程在企業內部消失不存在。所以,要想制度流程在企業內部持續有效,必須要學會對制度流程及時止損,不論破壞程度大小,都必須予以及時制止,必要時予以公開批評,讓每個人都引以為戒。企業的發展在變化,自然制度流程就不可能是一勞永逸的,也必須伴隨企業的變化而及時更新,以確保制度流程與企業的實際情況相匹配,制度流程才能在企業內部生根。所以,要定期對企業內部的管理制度流程進行檢討優化更新,尤其是當企業的實際情況發生變化時。每個人都有淡忘的過程,為什么在管理規范的企業非常重視復盤的過程,其實就是強化知識在人的頭腦中的印象,讓知識(制度流程)的痕跡在人的頭腦中不斷加深和強化。除了制度流程初期頒布之后組織培訓學習,更重要的是在日常的工作過程中通過各種不同的方式進行宣導貫徹,讓團隊成員充分認識到制度流程對工作、對其個人的重要性,潛移默化地滲入。比如政府對安全生產的監督力度不可謂不大,不可謂不嚴,企業在安全生產方面建立的制度不可謂不多、不可謂不詳,為什么企業的安全生產事故依然不斷?最大的原因就是忽視了日常的宣傳培訓的力量。很多企業都在倡導打造學習型組織,為什么呢?因為企業管理發展始于學習,終于學習,學習永無止境。學習不僅僅是公司組織的學習,更重要的是部門要把學習作為一項常態化的活動,因為部門的學習活動更加具有針對性和目的性。所以,要想制度流程在企業內部落地生根發芽,務必要重視和強化各部門的培訓學習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