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很多朋友探討過質量管理工作應該如何開展,如何有效的開展,在網絡上也看到很多質量人的困惑,質量管理工作太難,難于開展更難于落實……。更重要的是某些企業老板對質量的管理意識淡薄,不重視質量管理,認為:—培訓、校驗、體制改革、新的管理模式、國際先進管理理念的導入都是沒有用的。無論質量管理工作有多難開展,但是企業的質量提升還是需要質量人持之以恒、鍥而不舍、孜孜不倦、堅持不懈的前赴后繼的完成這項使命,為質量事業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所以,作為質量管理從業者,不妨從以下三個方面認真思考: 1 . 站在老板的角度思考,質量管理工作應如何開展老板要的是效益、產值,關心的是純利潤,至于質量工作是怎么做的,老板最多會多看一眼KPI指標,然后語重心長的說一句:要加強管理??!老板最不愿意看到的就是客戶抱怨、質量索賠等巨大的質量損失。其實老板也知道質量的重要性,但也許是太多的質量問題、索賠讓他看到的是更多的質量投入,更多的是管理會議中其他部門對質量部門的質問和抱怨,自然質量管理就成了老板的心病,久而久之使老板對質量的認識越來越差,甚至有的企業老板把質量部門撤銷,由技術來管理,生產來檢查,從而質量也就受不到重視,甚至丟掉我們的職位。作為質量管理工作者不要認為最先進的檢測設備、先進的管理方法、世界一流的質量工具才能救質量,那就特錯大錯了,少投入或不投入并且能有好的改善才能贏得老板的認可。質量管理做了哪些改善、制定的哪些措施為相關部門提供了多少分析和建議,有多少提案改善,多少項技術改善,多少6S改善,為生產提供了什么樣的改善,是否降低了搬運、加工浪費、成本等,都應該成為質量管理工作的范疇。作為質量部門不只是針對不良率大眼瞪小眼的,工作內容涉及的面很廣,降低勞動強度、去除多余的操作、重復動作、設計符合人機工程學的操作臺、生產線、工具,位置合適的燈光、便于理解的標準等等,這些改善也會促使生產、技術部門達成一種合作和共識,在老板眼里這才是增值的,聰明的話在你的KPI里增加一些色彩吧,其實這里有很多學問的。2 . 站在生產的角度思考,質量管理工作應如何開展戴明質量管理十四條中的第七條寫到:質量不只是管,更多的是幫。
也許很多企業的質量管理部門被定義為質量監督、管理和檢查稽核的性質,現實中某些質量管理工作者也都是這么想的,也是這么做的。要做好現場的質量管理工作,不妨多站在生產的角度予以認真思考,更多的去和他們一起去做,一起發現問題、一起分析問題、一起解決問題,而不是嚴厲的稽核、不做調查的盤問、指責改善的不足等,這只能是質量管理工作者越來越遠離現場,遠離問題的根本,問題只會更多,不會更少。所以做質量管理要改變的是質量部門在企業中的定位、職責和立場,更重要的是思想的轉變。“質量不是驚人之舉”,并非需要什么偉大的變革、先進設備的投入、高端人才的引進才能有所轉變,現場的作業人員從很多方面都能給予提供質量提升、改善的建議和方案,因為只有作業者最清楚產品的制造工藝、制造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只有問題反映的正確,才能正確的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遠離現場所得到的數據和信息往往不能正面的、客觀的體現出問題的所在。若質量人員總是用強硬的方式去管理現場的問題,只是找出了問題,對問題所導致的后果進行批評,處罰,沒有更多的去深入了解問題的所在,沒有去幫助生產有效解決問題,雙方沒有有效的溝通,更多的是監督與被監督的角色出現。必然會促使雙方失去了溝通的耐心、失去了互信,成為了對立方,各說各理。作為質量管理人員,要更多的是服務于生產,質量管理的成績也是來自于生產的改善和提高,所以應該轉變思想,不要對著那些不合格的抱怨、數據、報告發呆,多站在作業員的角度上考慮問題,多去現場、親身體會、有效溝通,也許問題沒有那么難。不要抱怨生產做的有多差,多么不配合。要想自己付出了多少,幫助他們解決了多少問題,質量不只是管,更多的是幫。3 . 站在質量的角度思考,質量管理工作應如何開展質量管理者不要將時間全部花在應對質量問題和客戶抱怨上,應該更多的面對員工的教育問題,很多公司招聘質量工程師時都會有一條規定,要求能夠指導和教育作業員和檢驗員進行作業,但實際的運作還是有一定的問題,比如教育也就是當面說,對于其個人的工作技能沒有進行持久的確認追蹤和持續提升,認為上崗了就可以了,所以導致公司內部或外部的要求發生變化時員工得不到及時的素質更新,從而導致問題的復發。在員工教育方面要做好五點:說給他聽、做給他看、講給你聽、做給你看、總結經驗落實考核。針對已上崗的員工進行周期性的持續培訓,不斷增加其技能,也可以向多技能工方向進行培訓,從自己會操作到熟練操作到能夠指導他人操作。在制定作業標準時應做到圖文并茂,做到作業流程化,并定義每一步操作的特性要求,作業中會出現哪些問題,出現了問題怎么處理?怎么上報?怎么記錄?也就是和FMEA一樣將失效模式及對策提前分析出來,使作業員在出現任何問題時都知道依據什么去作業,怎么作業,也就不會出現擅作主張、私自處理和以不知道該怎么辦為借口推脫責任了,所以要擺脫以往標準的制定思路,只規定正確的做法,一旦出了問題就不知道怎么做了,這時候對經驗不足的作業者來說就容易出現問題了。4 . 站在公司與客戶之間相平衡的角度思考,質量管理工作應如何開展質量管理者還有一個特殊的角色與作用,既要維護公司的利益,又要站在客戶的立場考慮質量管理工作。如何站在客戶的立場進行質量管理,站在客戶的立場是不是對公司不負責呢?肯定不是了,所以如何平衡這個問題也是每一位質量管理工作者需要思考的問題。在質量管理工作方面,質量管理者其實就是公司與客戶之間起到橋梁的作用。其實有時客戶的標準不一定是完全合理的的,即使是合理的,也有周旋的余地,當然了這里指的是非特殊特性的標準項目,特殊特性的肯定是不容置疑的。所以說面對問題我們要從客觀角度理解,正確的面對并提出我們的設想,前提是要做好自己的基礎工作,提供有效的數據和證據來說服客戶的。因為供需雙方本就是共贏的,所以沒有什么是不能溝通協調的。